由于各个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进程的不同,所以对环保投资概念的界定也不同,观点主要分为“费用说”和“投资说”。全球变暖、酸雨等环境问题的出现使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
社会和企业开始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境污染的治理,因此在环境污染治理的早期,主要将环保类成本费用归于环境支出,形成了环保投资的“费用说”。
随着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仅依靠“末端治理”控制环境污染的方式逐渐受到质疑,国家和企业用于环保投资的范围逐渐扩大,也在环保投资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环保投资开始具有“投资”的含义,因此产生了“投资说”。
美国、日本等较早开展环境治理的发达国家中大部分学者较为支持环保投资“费用说”。原因在于一些西方国家在发展早期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环境,面临着如果不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将会影响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
因此他们迫于社会的关注和压力一竞技app下载,,逐渐才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境保护和污染的末端治理。他们把环境投资解释为环境保护成本,此项成本包含污染治理和改善环境所付出的成本,意义是为了保证社会的环境质量。
“费用理论”认为环保投资是一项成本费用支出,认为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其他费用一样,增加了企业的支出,降低了企业的利润,是企业的额外负担。
美国大多数学者将环保费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破坏环境直接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另一部分是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而付出的成本费用,并且把环境保护费用进一步细分为损害、消除、防护以及预防费用四项。
多数日本学者认为,环保投资在此基础之上,应该还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费用论”始终没有将生态恢复和改善的投资,如水土保持、造林绿化等纳入环境保护投资的范围,这也是它与“投资论”观点的主要区别。
以我国学者为代表的研究则支持将环保投资认定为一种特殊投资,即支持“投资说”的观点。该观点认为环境保护投资不仅具有固定资产投资的普遍性,又存在自身特殊的属性,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型,属于政策性投资。
“投资说”的发展来源于发达国家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因此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认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不科学的,因此环保投资可以被视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起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综上所述,“费用说”主要强调的是环保投资的负外部性,是以对环境质量付出的成本为着眼点,忽视了投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长期经济效益,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随着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逐渐完善。
更多的学者将该部分收益加以考虑,即将环保投资定义为环境防护、预防、治理完整链条中投入的所有人、财和物的总和,是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主动承担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协调好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强化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的研发创新模式包括合作创新、并购、从模仿到独立研发。研发创新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转换效率,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竞技app下载,,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力,技术及研发投入都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一竞技app下载,。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指出,研发创新活动是一系列完整活动的整合,包括但不限于设计、研究、开发和生产,这种观点较有代表性且在后来的相关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我国学者在对研发创新进行界定时普遍将研发活动分成研究与开发两阶段,而研发投入是指某一科研项目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应当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投入计入无形资产科目,而不符合条件的做费用化处理。
研发投入主要包括整个研究开发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研发资金投入体现为会计理论中费用化的研发投入和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的支出。
研发人员投入包括支付研发人员薪酬等,并且研发人员作为研发活动的主体,他们提供的灵感、创意、信息也是企业研发投入的体现,对企业研发强度的评判可以用研发资金投入总额和研发人员的数量来衡量。
财务绩效综合评价了企业资产构成、成本控制和资源配置等现实状况,以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是否增加了股东报酬率,改善了经营业绩。财务绩效得到改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财务绩效的定义或衡量取决于一个企业选定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主流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利用财务指标对财务绩效进行评价,主要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总资产报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等,总体而言是分为了偿债、营运、盈利和发展四个方面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对财务绩效分别进行考察和评价。该种评估方法可以直接从财务报表中选取数据进行计算,企业易于操作,同业之间也易于比较。
财务指标评价方法仅从财务报表的角度考虑进行指标的计算过于单一,不能全面的衡量企业的财务绩效,认为在对企业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时应当进一步区分长期财务指标和短期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突破了传统评价方式中仅仅考虑财务指标的局限。
平衡计分卡涵盖了企业的财务、内部经营流程、学习成长与客户四个方面,以更全面的角度评价企业的财务绩效。可以全面包括企业现阶段的财务指标,对过去情况作出评价,未来状况加以考虑。
平衡计分卡评价的四个方面也就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这种整合方法,能够向管理者清晰地报告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决策效率,完善企业绩效考核体系。
经济增加值法是通过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绩效指标体系来评价经营者是否为企业创造了价值。经济增加值为正时,表明经营者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反之,则使股东价值受损。将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利益进行统一。
该评价方法是用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因此,无论公司发展处于何种阶段,经济增加值评价法都能准确恰当地对公司业绩作出评价。因为是对传统收入概念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因此消除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异常状况,纠正了非财务管理人员对会计的曲解,可以更为真实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由于经济增加值考虑了股本和债务在内所有资本成本,有利于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作出明智的决策,同时可以促使管理者履行勤勉义务。
广义上的重污染企业是指高能耗高排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以及其他严重环境污染物产生的活动单位,重污染行业是依据经济活动性质进行分类,涵盖了重污染企业的特殊行业。国内学者关于“重污染行业”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方式:
国家环保总局的文件规定,将重污染行业定义为煤炭、冶金、建材、化工、制药、火电、石化、酿造、造纸、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等 13 类行业。
2010年环保部正式公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以《指南》作为参考依据,进一步将钢铁、水泥、电解铝3个行业也纳入重污染行业,将以上16类行业定义为重污染行业。
以水污染、大气污染或固废污染等污染物为指标,计量各产业的污染削减成本、污染排放规模或者污染排放强度等,以此为标准将企业分为“污染密集型行业”和“清洁生产型行业”,从而对“重污染行业”进行定义。
环保投资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资金支持,因此,企业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重视企业环保投资。同时,研发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环保投资和研发投入两方面的推动作用,有助于企业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国家的环保规制的要求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健康正面企业形象的诉求,从而使企业获得资源的倾斜,增加企业的销售量和销售额,最终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